【文/调查者网专栏作者 周小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引发了有关全球供给链的评论,也助推了“去我国化”的一些真真实实的动作。最近,美国和日本政府的一些新动向,更是在国内引起了热议。
4月9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声称,为鼓舞美国企业从我国回流,美国政府能够考虑答应迁出企业的“搬迁费”100%税前列支,包含厂房、知识产权、基建和装饰等费用。
此前,特朗普反复强调制作业要独立。他说,“美国要脱节对我国医疗设备和物资的依托,为美国患者供给满足的美国药品,为美国医院供给美国用品,为巨大的美国英豪供给美国设备”。白宫国家交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也早在本年3月提出,要把这些工作岗位带回家,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公共卫生及经济和国家安全。
最近,美国彭博社报导,4月6日,日本辅弼安倍晋三发布了一项经济影响方案。方案规矩,日本制作企业从我国回迁或许迁至东南亚,日本政府将给予补助。但很快,有人就该方案作了弄清,指出日本官方文件中底子没有呈现“我国”两字,不应该把这项方针了解成针对我国。
这项补助方针出台的布景是这样的。本年2月以来,一些日本企业由于我国疫情形成的供给链开裂,被逼减产停产,损失惨重。例如,2月份,日本国内轿车出产线减产29.3%。日系轿车在我国的产能更是大幅下降,日产、丰田和本田别离减产87.9%、77.4%和92%。
3月5日,安倍辅弼掌管“未来出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不少工业界人士;其时他就提出,日本经济的供给链和出产链对我国依托过重,有必要削减。
4月7日,安倍在辅弼官邸举办经济财务咨询会议。图自日本辅弼官邸
一个月后的4月7日,安倍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 “紧迫经济对策方案”,豪气一掷108万亿日元(约合7万亿人民币),其间2435亿日元(约合156亿元人民币)用以赞助日本海外企业从供给会集度高的国家回归日本或搬运到东南亚。有调查人士注意到,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动力度空前,政府表明将承当中小型企业搬迁费的三分之二和大型企业的一半,首要用于日本企业盖厂房和购买设备。从方针出台布景和实际情况来看,很显着,尽管没有指名道姓,文件中所指“某一国”,非我国莫属。
有人会问,有没有或许是指美国?由于日本在美国的出资非常大,尤其在轿车职业。可是,在美国的日本轿车公司做的首要是整车拼装, 处于供给链终端,影响不了出产链上的其它环节。所以,说日本政府的行动是冲着我国来的,也不会委屈它。
不过,日本同美国的行为看似相同,但动机仍是不太相同。美国的方针很理解,便是要推动中美脱钩,触及的职业也不仅仅是制作业,首要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而日本方针的出台则是出于供给链多元化的考虑,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推动出产基地回归,以削减因供给过度会集而遭到的冲击,结构日本制作业的安稳运营。当然,尽管动机不相同,但成果或许会趋同,由于对我国而言,假如它们如愿以偿,都是我国制作业的丢失。
美日的行为会不会对其他国家形成骨牌式影响?以欧洲为例,就现在来看,欧盟不太或许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而召回在华欧盟企业。近年来,欧盟对华方针呈现两面性。一方面,欧盟将我国视作“系统对手”,对华警戒和疑虑有所上升。另一方面, 欧盟仍倾向于把我国的开展视为机会,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也同我国有一起利益。
欧盟的燃眉之急不是把企业从我国撤回来,而是进一步翻开我国商场,推动我国放宽商场准入,以便有更多的欧洲企业进入我国商场。正由于这个原因,欧盟正在积极地同我国商谈出资协议。
眼下,欧盟的工作要点,与其说是煽动欧盟企业撤离我国,不如说是防备中资企业并购欧洲企业。受疫情冲击,一些欧盟企业经营恐怕难以为继,或许成为中资企业的并购方针。最近,欧盟副主席泄漏,欧盟将答应欧盟成员国政府对并购方针持股参股,以阻挠我国对要害企业的并购。为此,欧盟正在起草一份指导性文件,估计将于6月公布。显着,欧盟对中资企业在欧出资的情绪与欧债危机时期截然不同。其时,欧盟拼命求助我国,巴望我国出手救助濒临破产的公司。
别的,由于我国疫情形成的供给链中止、被逼罢工停产的欧盟企业也没那么多,那么广。
应该看到,欧盟一些国家也不是没有动过下降对我国商场依托的心思。法国总统马克龙上星期在承受采访时称,欧洲过度依托我国,因而,他以为有必要加强法国和欧洲的“经济主权”,扩展在本地区电动轿车电池、医疗器械和医药工业的出资。可是,从现在看,欧盟跟进美日的或许性不大。前几天,欧盟交易委员霍根表明,欧盟的“战略自主”不意味着自给自足,而是要供给来历多样化,不依托一个当地供给一切东西。
再看看澳大利亚。美国的呼声在南半球得到了回应。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上星期表明,有必要仔细研讨经济主权问题,还提出了完成重要医疗物资和药品出产本地化的方针。眼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在从头审视工业方针,还成立了工作组拟定新的工业蓝图,以培养本地制作业,削减对全球供给链的依托。
在我看来,美日眼下推动供给链重构,机遇不对。我国正在走出疫情阴霾,走向全面复工复产。而美欧仍然象两个月前的我国,处于抗疫的水深火热之中。我国的出产能力正在敏捷康复到疫前水平,而美欧则仍然处于中止状况。假如说疫情初期,有些跨国公司由于供给链的冲击而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供给链,那么现在则应该反思此前的认知。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比我国更安全。我国用两个月时刻底子操控了疫情,其它国家能做到吗?
除了不达时宜,还或许违背世贸组织规矩。美国煽动企业脱离我国,此前首要是煽动和加征关税,这次则想拿真金白银去补助企业。日本相同提出补助方针。这样做或许构成进口代替补助,归于世贸组织的禁止性补助。
回顾曩昔几年,外企迁出我国大体阅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美交易战曾经。那是一种商场导向型的出产搬运,归于企业的自主行为,是企业依据商业考虑而做出的决议。首要原因是,在华制作企业用工本钱和土地等要素上涨,我国的环保规范进步,形成企业赢利空间被紧缩。跨国公司为下降本钱,把在我国的工厂迁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第二个阶段始于美国对我国发起交易战,至今约3年时刻。美国对我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为了逃避美国政府的关税,以美国为出口商场的一些跨国公司将在华出产线搬运到不受影响的国家,也有单个企业迁回美国。例如, 三菱电机把放电加工机和激光加工机的出产迁回日本,小松把焊接等零部件搬运至美国,住友电工把部分轿车用铝制线缆的出产线搬运到泰国。
现在,外企制作业外迁进入第三阶段,既有商场要素,也有方针要素,是两者一起驱动的成果。一些企业实在遭受或许感遭到了供给链开裂的冲击,从头审视公司的供给链战略。一朝被蛇咬, 三年怕井绳,发达国家政府采纳交易维护主义方针,供给政府补助,也或许促进一些本来由于搬迁本钱担负而犹疑的企业下决心从我国迁走。
让美国政府寝食难安的是,美国许多必需品依托我国。比方,美国90%以上的抗生素、维生素C及布洛芬和氢化可的松,70%的乙酰氨基酚和45%左右的肝素,都是我国出产的,大部分口罩和防护服是“我国制作”,美国政府忧虑我国在要害时刻卡它们的脖子。
不过,现在真实从我国迁出的美国厂商并不多。打造新的供给链费钱费时,非一朝半夕之事。再者,供给链是长时刻养成的,一旦上下游便利且了解后,要改动不容易。
对美日的新行为,国内的反响也发生割裂。有声响以为天要塌,称企业外迁是比新冠病毒更大的危机,结果将是灾难性,猜测全球化或许退回经济主权年代。别的一些言论则底子没把外企出走放在眼里,以为我国在全球供给链中的位置安如磐石,全球化不行逆转。
实际地看,美日政府的新行为将对我国若干工业发生实质性冲击。制作企业外迁或许首要发生在三大范畴:首要是产品供出口的制作企业,尤其是零配件制作商,比方轿车零部件;而产品商场在我国的国外制作商大都不会撤离我国,由于没有必要、也不或许撤走。要为我国商场服务,就有必要接近商场、接近顾客。有一份资料显现,美国在华企业完成年经营收入3500亿美元。关于那些为我国商场服务的制作商而言,留在我国非常重要,是坚持竞赛力的要害所在。
第二是高新技能企业。 这个职业是美日政府推动工业回流的要点。特朗普政府力推中美技能脱钩。它不光约束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还严厉约束中资企业在出资美高新技能工业。 中美间科技交流和协作正逐渐中止,高新技能工业首战之地,很或许成为外迁“重灾区”。
第三是高附加值产品和工业。只要产品在我国境外有竞赛力,有利可图,外企回迁才有或许。比方,日本政府明确提出了高附加值产品和工业回归的方针。
疫情迸发后,简直一切国家的抗疫物资和药品供给都呈现了严峻缺少。一些发达国家对医疗防护物资和药品严峻依托我国的供给倍感忧虑,期望重建药品和医疗物资供给链,完成自给自足。医用物资和医疗器械制作商象漫山遍野般地呈现出来,欧盟口罩出产商从疫情前的12家猛增至520家,连福特和通用也出产呼吸机。当然,有些出产是临时性的,跟着疫情的完毕而中止。可是,也能够幻想,在政府方针的扶持下,口罩、医用防护服、人工肺等与国民健康有关的工业将会在许多国家开展起来。我国这些产品的国际商场或将面临萎缩的远景。
现在,甚至有不少发达国家也有出产维生素C等大宗质料药的激动,能成功吗?
前几天,我同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老同事进行了讨论。他们以为,完成质料药的自给自足,有待于大化工系统的树立。美欧国家已无法重建大化工系统,环境规范也是一个很大的约束要素。相同重要的是,规划经济给了我国简直无以伦比的竞赛优势。以与医治新冠肺炎相关的质料药为例,2019年, 我国维生素C产值占全球的90% 以上,并且产能过剩;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占全球产值的60%以上。
我国也是抗生素、抗感染药物和皮脂类激素药全球最大的出产国,国际商场占比都在一半以上,规划大,制作本钱低。我国企业凭产能和价格能够把任何竞赛对手打得无法还手。前些年,由于产能过大,咱们甚至不得不对一些种类出口实施配额。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境外的出产商唯有依托政府的高额补助,才或许生计下去。发达国家想质料药自给,很难做到,抱负很夸姣,实际往往很骨感。
疫情将给全球供给链带来什么?应该说,疫情前,天平现已向关闭的经济歪斜。这种趋势在曩昔十多年里现已越来越显着,成为一股潮流。美国对多国发起的交易战歪曲了商场,把全球供给链打得变了形。新冠病毒大盛行对全球供给链无疑是落井下石。疫情下,全球经济堕入惨淡,赋闲人口上升。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波澜壮阔。
在政府层面,疫情迸发以来,政府对商场的干涉上升。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大行其道,出口约束办法骤增。据统计,有近70个国家对药品和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出口实施了约束,不少国家开端约束粮食出口,还有一些则寻求供给链变革,扩展重要产品的本国出产。能够猜测,重新冠肺炎大盛行走出来的国际不是更敞开,而是染上了更浓的维护主义颜色。成果是,全球交易将更多地由政府,而不是商场来办理。
在企业层面,疫情也强化了企业的供给链安全意识。不少国外评论家以为,疫情提醒了全球供给链的脆弱性,导致跨国公司的思想方法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动。在一些跨国公司眼里,低本钱现已不再是第一位的东西。它们开端更多地重视供给链的耐性,并且愿意为保证供给链安全付出代价,包含在效益上作出必定的献身。跨国公司供给链调整意味着出产和货源更接近商场,价值链变得更短,也意味着供给链的“去我国化”。我国巨大而完善的供给链系统,让国内外出产商能够较低资金本钱和较短时刻取得出产质料。可是,跨国公司保证全球供给链安全的尽力大有或许导致制作商外迁潮的呈现,一大批现在从我国收购的产品也将转向其它国家。据报导,华东地区的日资制作企业中,7%方案回迁日本,1%-2%有意迁至东南亚。咨询公司麦肯锡猜测,疫情往后,全球供给链将发生大规划调整。
有不少人仍然深信全球化潮流不行阻挠,对疫情后的全球供给链仍然满怀神往,但事实上,咱们所知道的全球化现已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的大概率是,疫情将加快“去全球化”的进程,重塑全球工业链和供给链,并将深入改动我国经济的长时刻运转轨道。
接下来,最或许发生的是,全球供给链格式将被打散,取而代之的是区域供给系统。有学者以为,全球有或许呈现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供给系统。北美供给系统将以“北美自贸协议”为根底,欧洲供给系统则会依据欧盟的一体化商场,而亚洲供给系统或许以中日韩为中心,以“10+3”(东盟+中日韩)为依托。
2019年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办。图自我国日报
那么,面临这种或许的态势,我国应该怎么办?
首要,有必要完善营商环境,更好利用外资,打造供给链的新优势。在传统工业范畴,咱们要做足功课,稳住龙头企业,留住要点企业,并且推动新出资的流入。与此同时,在新兴工业,咱们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工夫,招引外商参加“新基建”,扩展新兴工业的国际协作,占据机器人、新资料、生物医药等新兴工业供给链的制高点。
有一些外资企业会脱离我国。咱们也不用惊惧。它们走了不完满是坏事。因祸得福,焉知非福?或许会给本乡企业的开展腾出空间。其实,外资有出有进才是正路,才干发生良性循环。真实可怕的是,外企只出不进,或许好企业不来。
其次, 要积极参加区域供给链建造。咱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全球供给链,争夺完成资源的全球最佳装备。在保证供货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网撒得越广越好。可是,咱们有必要依据实际情况,对供给链进行调整,作出新的布局。对许多我国企业来说,全球供给链正在渐行渐远,并且中短期内不会回来。现在,北美这个全球供给链上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已开裂,可望而不行及。美加墨交易协议要求在北美出产的轿车和货车运用的钢材中,有70%有必要在这三个国家出产。这就把我国钢材排挤在北美轿车工业的大门之外。这一协议对轿车零部件的原产地规矩也使我国公司无法向北美出口轿车零部件,其间规矩,近一半的轿车零部件有必要由时薪16美元的工人出产。更重要的是,美国从遏止我国开展的战略方针动身,将持续大力推动同我国的脱钩。这或许会永久改动全球供给链,再也回不到早年,供给区域化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第三条,扩展内需, 做大国内商场这块蛋糕。做大国内商场,便是进步我国对外商的招引力和附着力。巨大的我国商场是许多外企出资我国、扎根我国的底子原因。我国购买力的大幅进步必将招引跨国公司蜂拥而入。现已在华的外商厂商为保住我国商场的比例,也将愈加玩命拼杀,要赶它们,都不会走。对跨国公司来说,撤离我国意味着不是自杀,便是自残。
总归,面临新的实际,咱们有必要兢兢业业,早布局,早着手,下功夫培养亚洲供给链系统,为不相同的未来做好预备。当然,还要扩展同区域外国家的协作,包含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